来自伦敦的男人
A Londoni férfi
- 上映年代:2007
- 别名:一个来自伦敦的男人 / 伦敦来的男人 / 伦敦来的人 / The Man from London
- 类型:剧情 , 悬疑 , 犯罪
- 地区:法国 , 德国 , 匈牙利
- 主演: 米罗斯拉夫·克罗博特 蒂尔达·斯文顿 艾丽卡·博克 亚诺什·德尔日
- 更新时间:
剧情:主人公Maloin(米罗斯拉夫·克罗博特MiroslavKrobot饰)是一个港湾铁路扳道工,某个夜里,他在高高的控制室内目睹了一……
7.5
更新小提示:如果网速不好,在线点播一定会很卡,请下载!这不是网站的问题噢!
来自伦敦的男人相关推荐
影视看吧 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播放资源!
来自伦敦的男人下载资源
抱歉!【影视看吧】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下载资源,请您继续关注!
来自伦敦的男人剧情内容介绍
《来自伦敦的男人》又名一个来自伦敦的男人、伦敦来的男人、伦敦来的人、The Man from London。
主人公Maloin(米罗斯拉夫·克罗博特 Miroslav Krobot 饰)是一个港湾铁路扳道工,某个夜里,他在高高的控制室内目睹了一桩可怕的**案。一个来自伦敦的男人上岸,把一个皮箱交给另一个男人,随后二人在码头旁发生了冲突。在争吵打斗中,其中一个男人与皮箱一起跌落海中。扳道工Maloin随即打捞皮箱,打开后发现里面装有大量现金。他既没有报警也没有告诉别人,像往常一样工作生活。然而,自此之后这个扳道工的生活为之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本片改编自乔治·西默农的同名小说《L'homme de Londres》。
来自伦敦的男人获奖情况
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影视看吧用心做网站,真诚到永远。本视频内容来自第三方网站,其版权归合作网站或第三方网站所有!
峰峰峰峰 2014-04-10
来自地狱的男人,又黑又长的长镜头。记住这部难产的电影吧,包括那个被*死的制片人。
谋 2024-08-19
#BFI 长评-开了又锁的锁头。导演成熟期作品,黑白的画面呈现,长镜头,荒诞的情节和探戈般回到原点的无力感。影片的故事呈现很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罪与罚》中个体的道德困境的展现,而悬疑感呈现也让我想起了同样为匈牙利导演的作品《黎明》。大量的长镜头,139分钟的电影估摸着只有30个左右的镜头,不得不佩*贝拉塔尔的镜头运用和调度设计,长焦镜头的使用和焦段的把控,景别和构图也是很有表达,远景下的悬疑感,特写的情绪推动,环绕镜头和跟镜头的不安感的营造都非常的细腻。配色整体灰蒙蒙的十分有压抑,配乐管风琴和手风琴,两者对于环境的营造很有帮助,手风琴忧郁、哀婉的质感在《撒旦探戈》中印象就很深,管风琴则营造出一种深沉、庄重甚至神秘的氛围。比较可惜的是放映事故,中途断了10分钟,后还有2分钟左右的音轨问题。
小斑 2012-01-15
之前三次看这片,都在第一个镜头没结束前放弃了。这次情绪稳定+百无聊赖总算看完了。这种电影与其说是在看故事,乐趣其实全在琢磨导演下一记要怎么安排视角机位才能既把故事说清又不使用剪辑。如果当摄影集看也不错,光雾影都算计得门儿精。这种摆拍型电影考验导演的全局观和技术也考验观众的耐性
Eco 2016-03-21
对话很少,环境音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空镜头、环境音。而长镜头最适合表现这些。海边的风声、脚步声。巷道那一段长镜头,让我感受到城市的肌理。黑暗风格、略压抑。贝拉塔尔的确是一个展现物体中心视角最好的导演,他用长镜头去描摹远离现实的情状/感受。他的影像气质更适合美术馆。
墓岛GRAVELAND 2017-08-11
开头十字状长镜:看与被看的**在同一时空并置,叙述主体不明与空间不确定性。西默农关于焦虑与宿命的文本内核虽被留存,但《来》在类型片框架以及表现主义的**风格表象下更多的是贝拉塔尔式神秘主义:不可认知的冰山理论及机械运动—偏离航线的封闭模式。甚至完成了以法语书写匈牙利民族志的隐喻
Mannialanck 2011-04-08
7。来自佩奇的男人,依然水准的作品,不大中意的故事
Solaris 2019-05-06
塔尔拍片相当专横,后期成熟的电影语言在犯罪片的一次尝试,拒绝任何类型片的拍法,甚至拒绝电影情节内部、人物之间的沟通,如其所言本片可以完全抛开字幕当做默片来看 补访谈的一些内容:镜头语言展现文字不能描述的瞬间,如真人的目光,真实生活中的行为,真实人物的命运 ;picture hunter;如果场景和状况都安排好了,不用语言,情景变得直观,只需把握节奏、情绪,其他的便可以自己进行下去;语言不重要,交谈关于原因而不是事情本身,对话使得真实**变得模糊
鱼 2011-01-01
拥有个人风格和特质对于一个导演来说极为重要。无关乎风格沉闷与否,那只是个人审美差异问题。关键点在于:拥有风格且无法被复制,这比什么都重要。贝拉塔尔的每一个长镜头都有惊喜,单独拿出来看似乎都是完整的一场小短剧。维格的音乐是绝配。在酒馆的拉手风琴和老头跳舞的镜头实在太好了,让人感动!
在少女们身旁 2024-08-23
贝拉塔尔的诗意源于他对人的生计的直言不讳,着力于物质生活而非精神领域。 他在处理金钱的主题上相当简洁和出色(撒旦探戈亦是),深谙钱对需要它和更需要它的人的生活意味着什么。沉默寡言的父亲突然有了底气变成干预家庭的暴君,一夜之间这才看见女儿的悲惨,带她去买皮草更是仓皇地买回自己笨拙的父爱(于女孩却也十分受用);下棋重在下赌的酒店老板**时也不忘他的首要忧愁:那个英国人没有付钱;等他被抓了我能得到多少补偿?而享用着咖啡可颂的调查官,将晒干的钞票优雅地包进信封,真相便从此一笔勾销。 在他的电影里我又一次感受电影脸不是漂亮脸蛋,而是不藏真相。每一位人物动机明确具体,简明扼要得近乎滑稽,才使那些漫长的调度、**的镜头拥有了度量生命的深意。 另:剪辑太粗糙,有些破坏影片的整体乐感 @ BFI贝拉塔尔回顾展
习影记 2009-06-20
这部电影比不上《鲸鱼马戏团》,总的感觉是形式大于内容,而《鲸》没有这个问题。不过,里面的摄影很好(这就不用说了),还让我觉得特别好的地方是那个让人心理时间延长的镜头---一直拍小木屋的门,紧张的我心脏跳动加快,很想知道到底门后面发生了什么。